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3月29日,港股上市公司微创机器人发布2022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录得收入2160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04.8%。公司称该增长主要得益于核心产品图迈获批后首次商业化装机,以及旗舰产品蜻蜓眼实现首个完整年度的商业化。
不过同时,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2022年录得净亏损11.46亿元,较2021年的5.85亿元扩大近一倍。公司称原因在于,在研产品的研发、临床试验及产品注册开支增加;对手术机器人产品的商业化令销售及市场推广活动增加;以及员工成本增加,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增加,及由于研发进展与商业布局导致的雇员人数上升。
3月30日,微创机器人股价一路下行,截至发稿股价28.300港元/股,下跌5.35%,与上市初期高点相比,下跌约六成。
微创机器人是微创医疗旗下子公司,专注于手术机器人。公司成立于2015年,2021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公司有三款商业化产品,分别为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蜻蜓眼、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骨科手术机器人鸿鹄,分别于2021年6月、2022年1月、2022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NMPA)颁发的上市注册证。其中,图迈为首款国产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鸿鹄获批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
从理论上说,相比于传统开放式手术,手术机器人具有操作灵活精准、高倍高清视野、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势,可帮助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医生感染风险和疲劳程度,并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均质化水平。
近三年间,从天智航登陆科创板成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到多家公司产品获批拿证,国内手术机器人领域一派火热景象。
但随着行业进入下一阶段,商业化困境也成为先行者头顶的乌云。最根本的问题是,手术机器人的收费标准尚不明确,医院投入后收益不明,因而迟疑。此外,手术机器人进院的费用高昂,还需要配备相应的操作团队、改建手术室。
这在天智航的销售和业绩数据上已有验证。其第三代产品天玑、天玑2.0分别于2016年和2021年获批。2017年至2019年,在国家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政策支持下,公司骨科机器人销量分别共计16台、20台、41台,销售收入分别为5542.22万元、9872.42万元和2.14亿元。该政策到期后,2020年和2021年,公司销售手术机器人均为30台,销售收入分别为1.12亿元、1.15亿元。其公布的2022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营收为1.56亿元,同比下降1.26%;归母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14亿元。
微创机器人的商业化也刚刚起步,图迈于2022年实现首台销售,成为首个实现商业化装机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截至目前,图迈在数间医院的手术机器人系统采购项目中中标,鸿鹄也已在中国境内中标。
另一方面,国内手术机器人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前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进口产品和美敦力、史赛克、捷迈邦美等国外厂家,后有众多国产公司。据行业媒体亿欧大健康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年共有15款手术机器人产品获批,成爆发之势。其中腔镜3款,骨科10款获批,神经外科2款。未来的市场蛋糕能做多大、要怎么分,是摆在每个玩家面前的难题。
对此,天智航的思路包括调整收入结构和进军下沉市场。2020年起,天智航开始和医疗机构共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向医疗机构提供骨科手术机器人、配套设备和技术支持,医疗机构按手术数量支付技术服务费。这一方面降低了医院的资金支付压力,另一方面则帮助公司推进产品迭代和丰富收入来源。当下,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收入占比开始走低。此外,随着天玑2.0产品上市,天智航也调整了天玑1.0机型的价格,使其能覆盖更多的下沉市场。
与之类似,微创机器人也在大力推进医生培训和临床支持工作,以便产品普及和下沉。本次公告显示,目前,微创机器人在全国累积布局了超过40家临床应用和培训中心,图迈已在近30家医院累计完成超过600例机器人辅助人体临床手术。不过,与之对比的是,天智航2022年中报显示,其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已在国内15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常规临床应用,累计完成近3万例手术。
这其中,微创机器人与301医院共建了全球首个5G远程精准微创外科培训中心。5G远程手术技术也是微创研发的重点。这背后是中国各地悬殊的医疗资源和医生医疗服务低同质化水平。不过,后线城市医院、基层医院的支付能力和接诊需求目前可能仍需打下一个问号。
此外,全球化是微创机器人的另一重要方向。鸿鹄在国内获批后,还分别于2022年7月和12月获得美国食药监局(FDA)的510(k)认证和欧盟CE认证。它也成为首款同时于中、美、欧盟三地获批上市的国产手术机器人。目前,鸿鹄已于美国多间医院或诊所实现装机。
由此,处于商业化早期的手术机器人公司们都有着高额的营销费用。2022年,图迈、鸿鹄上市,微创机器人销售和营销开支为1.84亿元,同比增长132.4%。天智航业绩快报同样显示,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为9080.14万元,同比增长27.14%。
研发费用方面,微创机器人2022年研发成本为7.56亿元,同比上涨92.5%,是公司营收的35倍。天智航同期研发费用为1.21亿元,同比增长10.11%,占到收入的78.47%。
也正是由于持续的研发活动和在增加的市场推广活动,截至2022年12月31日,微创机器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48亿元,相较于2021年末期的19.41亿元下降61.5%。
2022年6月,微创机器人宣布发行不超过约1.16亿股A股于科创板上市。扣除上市开支后,公司董事会拟将所得款项约28亿元投资于手术机器人研发项目(15亿元)、手术机器人产业化项目(1.7亿元)、营销体系建设及学术推广项目(4.1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