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人工智能未来大规模应用可能会带来总量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上升

作者:duke 日期: 分类:网络转载 浏览:221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智通财经APP获悉,广发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对总量经济增长来说,人工智能未来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会带来潜在增长率的上升。对于产业结构来说,人工智能一则在供给端会带来自身庞大的产业链谱系的形成,数据、算法、算力等三项基础要素的迭代将推动行业的发展;二则在需求端会通过“人工智能+”,带来对传统行业的创造性改造。对就业来说,人工智能对总量失业率的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与“创造效应”的相对大小。对于通胀来说,人工智能一则整体会提升供应端效率、增加供应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供求匹配度;二则会减少对人工的依赖、降低服务端的边际成本,这些逻辑长期来看将对总通胀水平形成约束。

广发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发展。2022年11月,OpenAI推出ChatGPT。2023年3月15日OpenAI推出新一代语言模型GPT-4。3月16日,百度发布“文心一言”。3月22日,谷歌宣布推出Bard测试版。研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继机械化(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电气化(内燃机和电力使用为标志)、信息化(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为标志)之后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标志性技术之一。怎么看待这一过程的宏观影响?

首先,对总量经济增长来说,人工智能未来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会带来潜在增长率的上升。人工智能具有渗透性、协同性、替代性、创造性等四项特征(蔡跃洲,2019)。渗透性可以引致关联产业链的发展;协同性可以提升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之间的匹配度;替代性可以减少老龄化、少子化对于经济供给端的约束;创造性可以带来更密集的知识和技术要素生产,以上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与计算机应用时候的“索洛悖论”类似,按照现有的GDP核算体系,劳动生产率和GDP增长率初期不一定会正向变化,统计人工智能的价值创造需要核算体系同步创新。

其次,对于产业结构来说,人工智能一则在供给端会带来自身庞大的产业链谱系的形成,数据、算法、算力等三项基础要素的迭代将推动行业的发展;二则在需求端会通过“人工智能+”,带来对传统行业的创造性改造,无论是C端、B端还是G端都会有无数的应用场景;三则在流通端它还会通过对生产方式、商业渠道、居民生活半径、生活方式等环节的传递,对于社会经济结构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思路来说,人工智能的出现,确实增加了四化特别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的合理性,但与此对应,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国家级算力平台的建设就相对更为关键。

再次,对就业来说,人工智能对总量失业率的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Displacement Effect)与“创造效应”(Creation Effect)的相对大小。过去两个多世纪的历史经验(Autor,2015)表明,并无证据支持总量失业率随技术进步而长期增加,这就是技术革命的“总量就业中性”假说。但上述研究是基于长期视角,短期就业影响仍可能会是显性的,OpenAI(2023)的研究显示,大约 80% 的美国工作岗位来说,至少有10%的工作任务受到 GPT 的影响;大约 19% 的工作岗位至少有50%的工作任务受到影响。同时,经验研究显示(Goos,2014)在工业信息化时代,ICT带来的技术进步导致了就业结构改变,出现了工作“极化”现象(Job Polarization),即不可替代的高端与低端服务的就业比重会上升,中间常规性、程序化的工作比重减少,存在被替代的趋势。这一效应值得继续研究,比如对于中国经济的“工程师红利”来说,其中创造性的部分会相对价值更大。

最后,对于通胀来说,人工智能一则整体会提升供应端效率、增加供应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供求匹配度;二则会减少对人工的依赖、降低服务端的边际成本,这些逻辑长期来看将对总通胀水平形成约束。瑞典中央银行(Sveriges Riksbank)在其2015年的货币政策报告专栏中曾研究数字化与通胀的关系,指出过去三十余年全球低通胀或与信息革命以来的数字技术及其在经济各方面的应用有关。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算力的要求对应其对电力等能源的消耗较大,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能源供求格局。

关键词: